生成/spawn条目是我费心最多的条目之一,不久前正式版1.3、1.4更新神速,加入并调整了诸多生物如凋灵、凋灵骷髅、女巫、蝙蝠、史莱姆等等。有生物变化就免不了要研究它们的生成问题。所以自觉此回更新很有必要。 观察近四个月来的英文Spawn条目的变动,感觉没什么错误,不过尚缺女巫和蝙蝠的内容,于是我在此次更新过程中不光是更新+翻译,主要还参考了相关一些条目帖子等等自行撰写补全了相关这两者的部分,修正润色等等自是必然。 条目中引用了ztcjohn的关于巫师的更多信息 (如何改造巫师农场)帖子以作参考资料,在此表示感谢。 Wiki架构下的所有百科网站都是自由参与撰写贡献的,同样的希望大家给予批评指正,有能力的还请参与编写翻译等工作,中文MC Wiki不必在英文同行后亦步亦趋,我们国内MC圈子也要展现出国产的灵感与火花! 此次更新中顺带搬运了生成/多人游戏详情和教程/刷怪塔两个链接到的条目,由于时间不充裕所以还请有能力的MCer协助翻译,其中后者更是对进阶玩家帮助颇大,优秀的翻译发在MCBBS翻译版块相信版主DJXGAME不会亏待你们的。 {:10_512:} |
经过两个下午+晚上的翻译,终于把选定的【生成】条目翻译完成。 同时感谢版主sjjklh的润色和搬运,“你知道吗”部分貌似直接和谐掉了。 本人也自行修正了以下内容: Wiki页面中“废弃矿井”链接的修正 将一个“友好型生物”修改为“被动型生物”以保持一致 欢迎各位同好参与翻译。的确可以提升语感并深入了解MC各种机制。 版主告诉我们:实际上翻译完之后自己都变成专家了。此言不虚啊。 最后,文中所述多数内容均亲自实验检测。如有错漏,敬请指正 ![]() |
目录 [隐藏] |
Classic | ||
生成区域曾经是17*17个区块而不是15*15。该区域被缩小了,但是旧的大小仍然被用于计算生物容量。 | ||
并不总是能通过防止生物在其它地方生成来够驱使它们聚集于一个生成空间里。一些更早的关于“生成”的资料或许可以作为参考。 | ||
大量的空余空间曾经能促进一般地区的生物生成。这一点对于一个小一点的规模仍然有效,且由于成组生成的机制而只对水平分布有效。 | ||
Alpha | ||
0.2.0 | 0,0区块(X为0-16且Z为0-16)总是首先进行生物生成判定。如果一个人在此区块建了一个暗室,那所有的生物都会生成在其中,而导致其它地方都没有。 | |
Beta | ||
1.8 | 世界建立时的生成位点即使不是在沙滩也总是在沙子上。 | |
正式版本 | ||
1.0.0 | 此版本之前的Beta版中,生成只被光照等级所决定而不是当前区块的属性。攻击型生物在光照等级7或更低的地方生成而被动型生物在光照等级9或更高的地方生成。因为这一点,尽管在有光照的地方仍有很小的几率生成攻击型生物,归因于它们在无光照的空中生成。另外如果你带了很多火把下矿,然后返回,你很可能将会看到你的房子里面有一些牛、猪、鸡或羊在里面到处跑。此情况在正式版1.0.0中不复存在。 |